
2023年4月,一篇名为《美国如何应对中国在台海的军事挑衅》的文章引发了国内外媒体的热议。
在这篇由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发表的文章,不仅大谈特谈台海问题,而且还为美国政府提供了四条针对台海问题的意见,可谓是招招狠毒。
众所周知,卡内基研究院虽然打着国际和平的名义,实际上是美国政府的智囊团,其研究项目主要包括全球政策项目、俄罗斯欧亚项目以及中国项目。
显而易见,作为美国境内的组织机构,卡内基已经将中国作为其重点研究对象,目的便是在未来世界格局中打压中国,从而确保美国的霸权地位。
而这篇刊登在卡内基研究院官方杂志《外交政策》中的文章,之所以引发了十分强烈的反响,倒不是因为其大谈特谈台海问题,因为卡内基过去数年里此等行为不胜枚举。
根本原因是这篇文章的作者,竟然是一位从清华大学走出的中国人,所谓的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研究员——赵通。
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为何会跑到美国去搞国际安全问题研究,又为何会为美国在台海问题上出谋划策呢?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揭穿这位所谓的国际安全问题专家的丑恶面目,以及其所提出的四条“毒计”是否可行。
关于赵通
对于“赵通”这个名字,许多人并不熟悉,甚至在互联网信息如此泛滥的时代,关于这位清华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的资料少之又少。
公开资料显示,赵通出生于1983年,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学系,研究生期间攻读清华大学国际关系专业,之后又赴美国佐治亚理工学校获得了科技与国际事务专业博士学位。
单从学历来看,赵通无疑是一位佼佼者,尤其是其在读研究生期间的跨专业学习,更是令人刮目相看,从物理学转为国际关系,相当于弃理从文,这不仅需要过人的勇气,更需要超强的学习能力。
关于赵通为何在研究生期间选择国际关系方向,这一点外界无从得知,有人猜测,或许与后来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与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签署合作协议,成立“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研究中心”有关,然而这个观点有些捕风捉影。
因为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研究中心最早成立于2010年4月,而此时的赵通已经二十七岁,并且已完成其研究生学业,虽然后期他在该研究中心工作,但显然并不能说明他研究生期间跨专业学习与此有因果关系。
在美国佐治亚大学博士毕业后,赵通曾先后担任帕格沃什科学和世界事务会议国际青年董事会成员以及哈佛大学贝尔福科学及国际事务研究中心管理原子项目及国际安全项目核安全学者。
后来加入卡内基,并作为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资深研究员工作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便是国际安全与核扩散,更是被誉为国际安全专家。
值得一提的是,赵通还曾在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供职,只不过自2020年前后,赵通在国内的履历与信息便停止更新,其最后一篇在中国知网发布的论文《五核国核军控合作的挑战与机遇》的日期为2020年5月。
从赵通以往发表的文章来看,2014年至2016年期间是他在国内发声最频繁的阶段,其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报、院子科学家公报、FT中文网以及凤凰网等多家知名媒体发表文章。
在2015年2月,赵通还在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网站发表了名为《中国与伊朗核问题谈判》的文章,然而这是可查询到的赵通在该研究中心网站发布的唯一一篇。
由此可见,在2015年前后,赵通便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国外,其研究成果也多在海外发布,尤其是在卡内基的官方杂志《外交政策》上,可以查阅到赵通发表的多篇研究报告。
以上内容几乎已经是可以在国内互联网查询到的关于赵通这位国际安全问题专家的全部信息,显然公开资料采用了春秋笔法,其间隐去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容。
毕竟对于一位曾在多家知名机构任职的专家、学者来说,赵通的个人资料实在过于简单和模糊,那么为何会造成这种情况呢?
唯一的解释便是赵通近十几年的行踪过于低调与隐蔽,导致外界对其掌握的信息少之又少,再加上其研究的内容较为专业与敏感,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愿问津。
那么,为何不少人将赵通称之为卖国贼,甚至对他嗤之以鼻呢?
这与2023年4月赵通在卡内基官方杂志《外交政策》上发表的题为《美国如何应对中国在台海的军事挑衅》的文章密切相关。
在这篇文章中,赵通以美国政府的立场,详细分析了未来台海问题的走势,以及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武统台湾”,而其为美国提出的四条建议,更是被国内媒体称之为“毒计”。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这位国际安全问题专家究竟为美国政府献出了哪些计策。
赵通的四条“毒计”
首先,赵通便提出,对于台海问题,中国任何和社会各界对于两岸统一的认识程度高度一致,这是中国政府在台海问题上最大的底气,因此今后无论是武统台湾还是和平统一,中内部都将团结一致。
对于这个现状,赵通明确地指出要分化中国内部的团结,这种分化既指在舆论层面,也指在现实意义上,也就是说,赵通鼓励美国政府通过多种手段在中国内部挑起矛盾。
首先便是经济层面,赵通希望美国政府通过美元霸权对中国的外贸进行打压,同时缩减美国及其盟友的在华投资,使得中国近年来高速增长的经济趋于平缓。
之后再利用资本运作,在中国经济出现泡沫之时,一边出手收购便宜资产,一边扰乱中国国内的市场秩序,因为对于多数普通人来说,一旦收入缩减,生活水平下降,凝聚力自然大不如前。
而随着失业人数的增多,以及中小企业的破产,社会层面的戾气只会越来越重,这种情况对于台海问题来说,只会增加中国政府的负担,甚至短时间内导致台海问题搁置,其搁置越久,对美国便越有利。
因为所有人都意识到,台海问题已经到了一个必须要尽快解决的历史关头,毕竟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从大陆跟随国民党转移到台湾的那一代人将成为记忆,而新生代台湾民众对大陆显然缺少情感共鸣,等到再过二三十年,恐怕这种疏远感只会越发严重。
正因如此,赵通才提出当前阶段最紧要的任务便是扼制住中国的经济发展,并借此契机搞分化,使得台海问题长期处于搁置状态,这样迟早有一天大陆方面只能望洋兴叹。
其次,赵通提出,为了降低未来可能出现的武统台湾的风险,美国政府有必要通过各种手段在中国内部宣扬“反武统”论调,让中国人在武统一事上产生分歧。
实际上,对于台海问题,美国政府之所以一直采取若即若离的策略,其中一个较为主要的原因便是美国不想在台湾海峡与中国产生正面军事冲突。
众所周知,美国最擅长的是打“代理人战争”,无论是乌克兰还是以色列,美国只想出钱、出武器,尤其是在中东地区吃亏以后,美国民众更是反对政府直接参与地区冲突。
因此,美国长期以来只想通过对台军售的方式把台湾打造成一个“刺猬岛”,而就目前台湾的整体战力水平而言,显然不是大陆的对手,如果短期内大陆武统台湾,那么美国显然没有胜算。
因为尽管美国在过去数年间,以台海问题为中心,建立了第一岛链、第二岛链,但是其实际效果却大打折扣,尤其是在中国解放军已经具备成熟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能力后,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影响力已经逐渐式微。
尽管美国军方今年在西太平洋海域进行了“机动卫士”联合军演,并将演习重点放在了跨太平洋作战的远距离运输与增援上,但是毕竟美国处于地球的另一端,短时间内仍旧鞭长莫及。
正因如此,赵通才建议美国政府,为了避免中国政府近年内实施武力统一台湾,美国有必要在中国内部散播“反武统”言论,让更多人支持和平统一。
这一点从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的民调支持率上就可见一斑。在上半年的民调数据中,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的支持率一马当先,当时内地多家媒体认为,“台独”头目赖清德一旦当选,必将加速两岸统一的进程。
然而到了12月份,赖清德的支持率虽然仍旧第一,但是与第二名侯友宜的支持率已经相差无几,国民党候选人候友宜的支持率甚至有反超之势。
而候友宜在两岸关系问题上显然属于温和派,他曾多次表示愿意促进两岸沟通与交流,倘若最终候友宜当选,两岸关系的确会趋于缓和,然而却又很难有所突破。
至于候友宜背后到底有没有美国方面的资源与支持,这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事态的发展似乎与赵通提出的短期避免武统台湾又不谋而合,大有温水煮青蛙之意。
再者,赵通提出美国政府应该通过大学和智库等机构,花费更多的预算让中国国内的知识分子对于台湾的主权问题产生分歧,起码达到“被讨论”状态。
这条建议极其狠毒,目的就是要给我国的知识分子洗脑,让部分人接受台湾问题国际化这一观点,这相当于想要“策反”国内的知识分子。
如此看来,赵通本人很有可能身体践行了这一想法,他很有可能就是在美留学期间被美国方面洗脑,最终才倒戈相向,利用自己的知识反过来分裂自己的祖国。
实际上,近年来美国情报机构正逐渐通过多种渠道对国内的大学生以及多个领域的人才进行渗透,从最近几年国家安全部门曝光的间谍案例便可看出,许多高端人才都是在旅美期间被对方渗透,最后成为了美国政府的间谍。
而赵通给美国政府提出的这条“毒计”,虽然表面看起来并不涉及间谍行为,但是其用意更加歹毒,试图想要在无形之中改变部分国内大学生的价值观,让他们最终沦为美国政府破坏中国和平统一的武器。
除此之外,赵通还向美国政府提出应该持续加大在科技领域对中国的封锁,与此同时又要在舆论层面加大中美友好关系的宣传,从而瓦解中国的民族凝聚力。
实际上,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的发展,越来越多人已经被美国的文化入侵所洗脑,也就是成为了所谓的“精神美国人”,甚至不少人成为了极端的“美分”。
尤其是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送子女出国深造,不少家庭更是选择移民,这种风气毫无疑问正中美国政府下怀,毕竟人才的流失对于一个国家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而赵通本人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在国内接受了高等教育之后,便对美国投怀送抱,甚至开始为美国政府出谋划策来针对中国,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实在令人感到不齿。
而在时下国内,种种迹象似乎都在向赵通所提出的四条“毒计”方面演变,这更让人不寒而栗。
作为一名中国人,在台海问题上应该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应该以国家的统一为己任,要清楚对于台海问题,我们的立场是不容争议与讨论,更不允许旁人指手画脚。
